![](images/001.gif)
道路照明中路燈布燈原則
路燈布置方式有單側布燈、兩側交叉布燈、兩側相對布燈、丁字路口布燈、十字路口布燈和彎道布燈等多種。對于道路照明要求不高的路面或者道路的寬度小于15m時,宜采用單側布燈的方式;對于道路照明要求較高或路面的寬度大于15m時,宜采用兩側相對布燈或者兩側交叉布燈的方式;對于丁字路口根據(jù)實際情況可布置1~2盞路燈;對于十字路口可以布置四盞路燈或者直接使用高桿燈照明,其桿高一般為15m以上;對于彎道則一般在其外側布燈。
道路照明設計應根據(jù)道路和場所的特點及照明要求,選擇常規(guī)照明方式或高桿燈照明方式。路燈的布置包括路燈間距、路燈安裝高度及燈具亮度。路燈的合理布置對提高照明效果起著關鍵作用。在綜合考慮路況、路面反射特性的同時,應充分發(fā)揮照明燈具的配光特性,使布局盡量合理。
在設計中,燈桿的設置根據(jù)城市道踣的寬度、綠化隔離帶的設置確定。常規(guī)照明燈具的布置的五種基本方式如圖5 -11所示。采用常規(guī)照明方式時,應根據(jù)道路橫斷面形式、寬度及照明要求進行選擇,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燈具的懸挑長度不宜超過安裝高度的1/4。
(2)燈具的仰角不宜超過15。。
采用高桿燈照明方式時,燈具及其配置方式、燈桿安裝位置、高度、間距以及燈具最大光強的投射方向,應符合下列要求:
(1)可按不同條件選擇平面對稱、徑向對稱和非對稱三種燈具配置方式。布置在寬闊道路及大面積場地周邊的高桿燈宜采用平面對稱配置方式;布置在場地內部或車道布局緊湊的立體交叉的高桿燈宜采用徑向對稱配置方式;布置在多層大型立體交叉或車道布局分散的立體交叉的高桿燈宜采用非對稱配置方式。無論采取何種燈具配置方式,燈桿間距與燈桿高度之比均應根據(jù)燈具的光度參數(shù)通過計算確定。
(2)燈桿不得設在危險地點或維護時嚴重妨礙交通的地方。
(3)燈具的最大光強投射方向和垂線交角不宜超過65°。
(4)市區(qū)設置的高桿燈,應在滿足照明功能要求前提下做到與環(huán)境協(xié)調。
常見的道路有由人行道和機動車道組成的道路以及由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組成的道路。此兩種不同形式的道路,其路燈昀布局形式也相應不同。
為了使路面亮度分布均勻,對于不同的路燈布置形式,不同類型配光的燈具,其安裝高度(h),道路有效寬度(W)、燈具間距(d)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照明燈具配置標準見表5- 20。
表5 - 20中矗為路燈安裝的高度,即為光源中心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W為道路的有效寬度,因為對于懸臂式路燈其光源的中心點并沒有和路面對齊,由于懸臂的存在,總會使光源超出道路邊界而懸在道路上面,為此道路的有效寬度W就應該等于道路的總寬度減去一個懸挑長度;當燈具采用雙側布置方式時,道路有效寬度為實際路寬減去兩個懸挑長。當燈具布置在中央分隔帶采用中心對稱布置方式時,道路有效寬度就是道路實際寬度。確定燈具的布置方式后,并可進行照度的計算。
較寬的道路,如果人行道也較寬,除了車道側布置燈具外,人行道側也要布置燈具。可以采用雙臂路燈或單臂雙燈(約1/2桿高處,人行道側安裝人行道燈),這時車道側路燈可以做成150。的仰角,比較美觀,而且車道側的照明利用率更高。車道側的路燈可按全夜燈控制,人行道側的路燈可按半夜燈控制,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半夜燈關滅,以節(jié)約電能。
不寬的道路,車道側的燈具,除了照明車行道外,還要兼顧人行道側,則照明燈具盡量水平麥裝,或者把路燈燈臂的仰角做成50。以內,使車道和人行道都有較好的照度。
縱向光分布是以最大光強的投射角度進行分類的,縱向投射角度不同的路燈,能夠照亮的路面長度就不一樣,沿道路縱向光線投射角度小的燈具,照亮的路面長度就比較短。當燈具沿道路縱向光線投射角度增大時,燈桿的間距增大,單位道路面積的燈功率就相應減小,光束投射的遠或近是路燈節(jié)能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燈具的安裝高度和間距應根據(jù)道路要求的照度來確定,對于懸臂式高桿路燈,其安裝高度一般應在7m以上。若采用截光型燈具,安裝高度!軼,燈柱的間距不宜大于安裝高度的3倍;若采用非截光型燈具,其安裝高度^≥1. 2W。燈柱的間距不宜大于安裝高度的4倍;若采用半截光型燈具,安裝高度!1. 2W,燈柱的間距不宜大于安裝高度的3.5倍。為了減弱眩光,提高照明質量避免路邊樹木遮擋燈,應提高安裝高度和放寬間距以及懸臂長度。
燈具間距還可以根據(jù)照度等級確定:一級照度應不小于251x,路燈間距平均不宜大于30m;二級照度應不小于201x,路燈間距平均不得超過35m;三級照度應不小于10~151x;四級照度在5~lolx之間,三、四級照度的路燈間距平均不超過40m。舸柱懸臂的長度應根據(jù)路寬及路邊樹木的品種決定,一般為1. 5~3. 5m。
在以往的城市道路照明設計中,考慮燈具維護車的起升高度,一般采用8~12m高度的燈桿,布燈間距一般采用30~35m。燈具懸臂懸挑長度不超過燈具高度的1/4。燈具安裝角度控制在5!15。范圍。在布置燈具時應根據(jù)受照場地和周圍環(huán)境合理選擇燈具及配置方式,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要考慮避開行人斑馬線、公交車站臺等。
(2)交叉路口應特別注意加強通向每條路的出人口照明,以利于駕駛員更容易分辯路口,同時還應限制眩光。
(3)對于曲線段照明,若路面較寬則在雙側布燈時不宜交叉布置,因為交叉布置有可能失去誘導性,易導致交通事故。轉彎處的燈具不得安裝在直線路段的延長線上,以免駕駛員誤認為是道路向前延伸而導致事故。
(4)在面積較大的特殊的照明場所應考慮設置高桿燈,高桿燈設置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做到造型美觀,其位置設置應考慮維修時不影響正常交通,不發(fā)生撞桿事故。
(5)在商業(yè)區(qū)的道路上應設置功能性、裝飾性照明兼顧的景觀燈,此類地段對眩光限制不是很嚴格,燈光有適度的耀眼效果反而有利于創(chuàng)造一種活躍氣氛,達到既增加美觀度又增強商業(yè)氛圍的多重效果。
相關文章:
1.城市道路照明中的功能性和裝飾性照明
2.道路照明工程應從多個角度入手